误区1:创始人喜好
很多餐饮创始人都可能陷入自我喜好的误区。作为一名普通人,可以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审美和喜好;作为一个餐饮品牌的创始人,却不能把自我喜好强加给品牌,因为品牌是另外一个生命体,而不是创始人自己的自我克隆。当创始人陷入到自我喜好的误区中,80%的品牌将失去塑造的意义,只有在创始人既懂设计又懂顾客的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获得成功。
“潮流就像一阵风,我总是抓不住它的尾巴”,不少餐饮人有过这样的感慨。跟风,是餐饮人做品牌设计的第二大误区。面对强大的对手,他们最大的“核武器”就三个字:我仿你。这部分创始人可以归到“无主见型人格”的行列。但一仿就死,是很多跟风餐饮的最终宿命。傍名牌是餐饮行业的恶习,快时尚餐饮火的时候,满大街都在仿外婆家、绿茶。为此,外婆家不得不成立“打假团队”,联合律师,全国奔走,在江浙沪三地就打掉了46个假冒的“外婆家”,杭州就有7个。“高仿”一词最早只在快消品行业泛滥,下图的三个品牌就被过度的高仿了。试想一下,这些模仿者能成为品牌吗?
与直接仿冒和高仿者相比,有些餐饮则只是模仿大品牌或者知名餐饮品牌的视觉形象,虽然不触碰法律底线,但依然不是正确的品牌设计姿态。比如工业风装修火热的时候,很多餐厅都变成了工业风,一夜之间满大街的工业风餐厅,有些餐厅也不考虑自身品牌调性,不管是中餐炒菜,还是火锅小吃,全部照搬“工业风模式”。当工业风越来越多的时候,顾客出现审美疲劳,这时候又出来了一大批“小确幸”风格的餐厅,满大街的清新风设计纷至沓来,不过这股清新风又随着下一个流行趋势的到来而逐步被替换,比如喜茶的高冷禅意风、无印良品的性冷淡风等。
只有极少数餐饮最后成功了,因为他们在“仿”的路上拥有自己的创新精神,他们在借鉴中融入自身品牌文化,继而创新出新物种超越被仿者。海底捞、西贝、巴奴们总是在借鉴中不断完善自己,从来不去跟风,而是靠着坚守品牌已定风格让自己成为风口。
误区3:颜值至上
陷入颜值误区的重灾区人群是:明星、海龟、餐饮跨界者等一切傲娇人士。这类人认为只要把店面形象设计好,自然有人来吃。前期这样的餐厅很火爆,加上擅长营销,往往都是排队的情况。然而时间长了,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考验。曾经的网红餐饮像赵小姐不等位,现在确实不用等位了,7家店面都因为无法持续经营而关闭。这家餐厅2013年在长乐路开出第一家店之后,马上就火遍上海并开出多家分店,然而最终餐厅的阳寿止步于2017年。不少人还记得,最火爆的时候,上海的各个商圈都能看到这家以盐烤、猪油菜饭为特色的餐厅,门前常常大排长龙。
误区4:面面俱到
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餐饮创始人?他们不懂设计,但是表达能力非常“强悍”,心中的“创意”如滔滔江水,三天三夜说不完,甚至委托设计者做品牌设计的时候也灵感迸发。“不好意思,我还有一个绝妙的想法,我认为吧台应该这样设计才对。”过了一个小时,吧台修改好了,“实在抱歉,我认为吧台还是那样设计好一些,至少可以看起来有低调的奢华之美”。再次修改之后,又接到指令,“哦,实在抱歉啊张工,我刚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大老板的餐厅的吧台看起来不错,你就照着那个吧台修改下吧……”
我相信这是不少设计师的日常,我也相信这是不少餐饮创始人的日常,这样的餐饮创始人可以归类到:“焦虑型人格”的行列。他们喜欢追求完美,觉得自己东西不那么好,还是别人家的餐厅顺眼一些,为了完美让设计师至少借鉴七八种餐厅风格来设计。他们会非常认同“餐饮品牌设计应该结合定位融入品牌文化元素”的原则,也会指着设计作品说“这些东西还是不要了吧,直接借鉴海底捞、西贝、喜家德这三家吧”。成功案例相对独特的探索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,总想沾点行业大咖的气质和幸运。如何拯救焦虑型餐饮人格?无他,术业有专攻,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,作为餐饮创始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和运营上。
误区5:多方合作
有一些餐饮创始人为了获得最好的品牌服务,会找到各个领域的顶尖服务商,logo设计、IP形象设计、VI设计、空间设计都找领域内颇有成就的公司。然而,完成设计之后,他们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分开看都觉得没问题,可是一旦拼凑到一起,又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,于是感慨道:“你们都那么牛,怎么就牛不到一块呢?”
其实餐饮品牌设计是很忌讳这样东拼西凑的,每家设计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,很多时候餐饮创始人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多个公司之后,每家公司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,呈现出来的作品风格也自然不同。最终,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却不能给品牌提供一套相得益彰的“衣服”。
误区6:朝令夕改
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,这不仅适用于品牌定位策略层面,同时也适用于品牌设计层面。视觉设计是定位与文化的具体表达,是需要一条线贯穿到底的战略行动。如果餐饮创始人在品牌设计的阶段总想尝试更多的风格,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切换,可能会破坏最初体系化的方案。就算设计公司能力非凡,面对过于善变的甲方,往往也诞生不出好的作品来。比如西贝莜面村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,做了一个叫“麦香村”的快餐品牌,并发出了要开10万+店的宏愿。这个品牌历经磨难,无数次改变设计方案。创始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,最终还是在2017年的尾巴上,放弃了麦香村10万+的计划。其实西贝本身做的非常好,尽管经历了四次品牌升级重塑,但每次升级的间隔时间都比较长。
误区7:设计先行
餐饮品牌设计的基本策略
关于芥末
深圳芥末品牌策划设计有限公司座落在深圳南山区,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会员单位,作品多次获国内外设计奖项,并入编行业专业年签出版。芥末品牌策划设计为中国快消品、智能制造及本土品牌出海提供品牌竞争力整体解决方案与落地执行。
芥末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,汲取毛泽东思想,原创《制心权》方法论体系,服务体系包括:市场调研、品牌策划、品牌设计、爆品打造、包装设计等业务,旨在夺取用户消费心理控制权。芥末组成人员包括国际4A、本土营销策划、中央美院、设计公司的资深人士,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0年。
业务联系
T 136-6264-7877 董小姐
511692405@qq.com